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最新動態


送愛心重踏寧南山區  港閩寧共築兄弟情誼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訪問寧夏

2009-10-16

中聯辦黃蘭發副主任任榮譽顧問陳勇生任團長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訪問團一行十八人於日至十五日隨同福建省政協梁綺萍主席率領的駐閩全國政協委員一起訪問寧夏。在寧期間,訪問團獲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陳建國書記、自治區政府王正偉主席、自治區政協項宗西主席等領導會見。陳建國書記、項宗西主席等領導對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在寧的扶教助學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訪問團還先後訪問考察了寧夏南部山區多個縣區鄉村,為八年至○九年在這些地區援建的十五所希望小學落成剪綵,此行訪問團還為寧夏南部山區帶去援校和助學資金一百萬元。自福建與寧夏結成友好幫扶兄弟省區以來,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已先後在寧夏南部山區共援建了希望學校三十九所,捐贈建校資金一千多萬元。而基金會已是第四次組團訪寧。在寧援建學校和助學工作是響應和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貫徹實施民族地區政策的召喚,它始終得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特別是得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的全力支持和幫助,使得這項利民惠民工程成為聯繫港閩寧三地友誼的橋樑,也是港閩寧三地政府和人民深厚情誼的最好見證。

 

支持寧夏山區教育事業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訪寧團一行,在自治區政協張樂琴副主席和自治區有關部門領導的陪同下,深入走訪了固原市原州區、隆德縣、西吉縣、海原縣、中寧縣、同心縣和紅寺堡開發區等,為十五所農村希望小學落成剪綵。訪問團得到了自治區黨委、政府、政協各級領導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自治區政協項宗西主席更是對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的善舉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說:『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你們在寧夏的大地上所做的工作也到了收獲的季節。連績幾年來你們持續不懈的支持寧夏山區的教育事業,捐助的資金超過一千萬,捐助的學校三十九所,受益的學生達一萬五千人,影響和改善了近四百個自然村學童的就學條件和教育基礎設施。你們所做的事將寫在寧夏的大誌上,香港、福建、寧夏三地的深厚情誼永遠銘記在寧夏六百萬人民的心里。行善積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讓我們携手把這個善事繼續做下去,把這個善事做大做好。』。自治區政協張樂琴副主席在致詞中也指出: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多年來為寧夏南部山區農村教育的改善所做出的貢獻,不僅改變了一批失學兒童的命運,改善了辦學條件,喚起了當地群眾的重教意識,同時也弘揚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為廣大少年兒童樹立了學習的榜樣。

  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創會於一九九四年,至今通過各種方式共籌得善款一億多港元,在國內二十三個省、自治區援建了三百四十五所『希望小學』。本屆董事會自今年月就職以來已籌善款一千五百萬元,援建『希望小學』三十五所。基金會先後榮獲『福建省捐贈公益事業突出貢獻獎』、『雲南省希望工程貢獻獎』」、『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族教育事業特別貢獻獎』。

 

傳遞愛心弘揚傳統美德

  訪問團每到一個地方同樣也受到當地鄉民百姓的熱烈歡迎,對一些偏僻鄉村來說,不僅新的校舍是周圍方圓幾百公里最漂亮的建築物,而剪綵儀式也是許多村民一生中難得參與的喜慶之一。訪問團團長陳勇生表示,基金會就是愛心人士的服務公司,為傳遞愛心,弘揚傳統美德服務。本基金會剛創會時福建等沿海地區才剛剛起飛,隨著沿海地區的逐漸富裕,基金會也逐漸將工作重點轉移到西北、西南部的高寒山區、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和邊境沿線的地區。他勉勵貧困山區希望學校的同學要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副團長周年茂在致詞中說:『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就是為祖國相對落後的地區的教育事業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別無他求。在過去十五年,基金會的仝仁走遍了大江南北、大河上下的邊遠地區,做了一些實事,但還是很不夠,我們將再接再勵,把希望工程事業做得更好,更上一層樓。』

  此次訪問舉行剪綵儀式的15所希望小學,分別是: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捐建原州區頭營鎮鐵鉤村「明彩希望小學」、林英達捐建原州區張易鎮毛莊村「林英達希望小學」、南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捐建原州區開城鎮「南益希望小學」、蔡經陽捐建隆德縣溫堡鄉夏坡村「蔡經陽希望小學」、周年茂捐建隆德縣溫堡鄉杜川村「周吳少英希望小學」、黃子驊、黃耀德、彭純意、彭鬱凱捐建隆德縣神林鄉楊野河村「成功希望小學」、黃家榮捐建隆德縣張程鄉李哈拉村「黃家榮希望小學」、周年茂捐建西吉縣興隆鎮陳田玉村「吳少英希望小學」、陳秉志捐建西吉縣平峰鎮三合村「正心希望小學」、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捐建西吉縣火石寨鄉小川村「港閩希望小學」、陳秉志捐建海原縣紅羊鄉「正心希望學校」、南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捐建海原縣西安鎮鹽池村「南益希望小學」、余毅捐建中寧縣恩和鎮「余長順希望小學」、錄影帶行業廠商捐建同心縣河西鎮李沿子村「閩港希望小學」、吳健南捐建紅寺堡開發區紅寺堡鎮上原村「吳健南希望小學」。

  此次訪問團成員有:

  榮譽顧問:黃蘭發

  團長:  陳勇生

  顧問:  范瑞方 吳健南 林 勁

  副團長: 周年茂 黃家榮

  團員:  王 森 林 潞 陳蕭雲華 徐志誠 余 毅 魏文生

       劉勝賀 黃榮斌 徐許秀燕 余周巧雲 陳玲

 

海原縣西安鎮鹽池村「南益希望小學」學校代表致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叔叔阿姨們:

  你們好!

  在這校園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候,你們來到這樣一個貧窮的小山村,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希望,給我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首先我代表全體師生對你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衷心的向你們道一聲:『謝謝!』

  此刻,我們的心裡充滿了太多的感謝與感恩,不知如何用語言來表達,是你們用你們的愛心,給我們偏僻的山村帶來了希望,給我們的校園帶來新的活力!在這貧窮的小山村,卻有著令我們思想並不貧窮的地方,它就是我們可愛的校園,在這裡我們,我們陶冶情趣,凈化心靈,尋找我們的夢想。正因為你們的愛心,你們的無私援助,使我們的學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教室,新的校門,給我們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在這裡,我們舒心地讀書、快樂健康的成長。

  愛心凝聚力量,希望成就未來。我們沒有辦法選擇出生和成長環境,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在其他方面比別人差。相反,貧窮與困難可以磨礪我們的意志,增強我們的信心,使我們更加珍惜和感恩。因為我們深深知道,今天的一切對我們來說都是來之不易的。各位叔叔阿姨,你們的拳拳愛心,片片恩情,我們會永遠感激不忘。你們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精神力量的鼓勵。叔叔阿姨們,請你們放心,『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關愛,珍惜你們的愛心。你們的行動,你們的精神會鼓舞著我們奮發向上,努力拼搏。我們會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你們的恩情,我們也會秉承希望工程『傳遞愛心,助人自助』、『愛人者人恆愛之』的慈善理念,讓愛的火炬星火相傳,讓社會的溫暖永績傳承。

  最後,讓我代表全體師生對你們的到來,表示衷心的感謝,祝各位領導工作順利!祝叔叔阿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我們的南益希望小學明天會更好!

 

訪寧團成員與隆德縣溫堡鄉夏坡村蔡經陽捐建「蔡經陽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右)會見福建省政協主席梁綺萍(中)、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黃蘭發及訪寧團一行。

 

福建省政協主席梁綺萍(左三)、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協張樂琴副主席(左二)、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郭振家(左一)、廈門市政協主席陳修茂(左五)、基金會主席陳勇生(左四)、基金會顧問林勁(左六)、基金會副主席林潞為原州區開城鎮南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捐建「南益希望小學」落成剪綵。

 

訪寧團成員與中寧縣恩和鎮余毅捐建「余長順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余毅伉儷(右二、三)接受中寧縣人民政府頒發「余長順希望小學」名譽校長聘書和榮譽牌匾,陳勇生團長(右)陪同。

 

訪寧團成員與原州區頭營鎮鐵溝村「明彩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吳健南、林勁、周年茂、陳勇生在「明彩希望小學」參觀當地政府為該校配置的電腦設備。

 

右起:林勁、陳勇生、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張樂琴、吳健南、周年茂為原州區張易鎮毛莊村林英達捐建「林英達希望小學」揭碑

 

訪寧團成員與海原縣紅羊鄉陳秉志捐建「正心希望學校」師生一起。

 

訪寧團成員與同心縣河西鎮李沿子村錄影帶行業廠商捐建「閩港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訪問團團長陳勇生(右)接受當地電視台記者採訪

 

左起:余毅伉儷、吳健南、林潞、魏文生、劉勝賀在「正心希望小學」紀念碑前留影

 

訪寧團成員與海原縣西安鎮鹽池村南益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捐建「南益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林潞(左)、吳健南為「南益希望小學」揭牌。

 

吳健南(左)代表捐校人蔡經陽接受隆德縣人民政府頒發溫堡鄉夏坡村「蔡經陽希望小學」名譽校長聘書

 

隆德縣溫堡鄉杜川村『周吳少英希望小學』少先隊員為捐校者周年茂配戴紅領巾

 

基金會副主席周年茂在其捐建的西吉縣興隆鎮陳田玉村「周吳少英希望小學」剪綵儀式上致詞

 

陳勇生(右)、周年茂(左)代表本基金會致送紀念品予隆德縣神林鄉楊野河村黃子驊、黃耀德、彭純意、彭鬱凱捐建「成功希望小學」校長

 

右起:林勁、周年茂、陳勇生、吳健南代表捐校人黃家榮向隆德縣張程鄉李哈拉村「黃家榮希望小學」捐款港幣伍萬元為學校添置教學設備

 

 

訪問團成員與隆德縣張程鄉李哈拉村黃家榮捐建的「黃家榮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訪寧團成員與西吉縣平峰鎮三合村陳秉志捐建「正心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訪寧團成員與西吉縣火石寨鄉小川村本基金會捐建的「港閩希望小學」師生一起

 

吳健南(右)接受紅寺堡開發區人民政府頒發紅寺堡鎮上原村「吳健南希望小學」捐校榮譽牌匾

 

訪寧團成員與紅寺堡鎮上原村「吳健南希望小學」教師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