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首頁最新動態


匯聚慈善力量促進青年交流

——訪第二十五屆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主席徐志誠

  為支持祖國教育事業發展、培養社會人才以振興民族而創立的「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二十五年來始終堅持善行天下,教育為先,不斷團結香港各界愛心人士,關心支持國家的教育事業,致力助學扶貧,積極為祖國培養人才,造福社會。

  4月26日,香港寶源國際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志誠正式接任第25屆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主席,他表示,新一屆的基金會將秉承善行天下,造福後代,教育為先的理念,除了繼續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繼續做好優質教學資源共用,積極參與精準扶貧脫貧之外,還要廣泛聯繫和發動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士,加強閩港青年交流,加強香港學生與內地學生的交流。要進一步推進對香港中學生的獎勵活動,增進香港青年學生對祖國的感情和瞭解,增強文化認同和民族凝聚力,用慈善促進香港的繁榮穩定。

師者風範勇於創新

  徐志誠曾任教於福建省重點中學——德化一中,先後擔任該校高中物理教師、教務處主任、副校長、校長,多年來以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勤於鑽研的治學態度以及優異的教學質量,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莘莘學子,由此於1985年獲得了「福建省先進教育工作者」的稱號。徐志誠的視角是獨特而精銳的,早在70年代,他就以創新精神計劃籌建校辦工廠,並且憑着扎實的理論基礎,帶着一班同事深入研究實踐,開發出各種各樣服務於教學、實際生活的機電產品,不僅有力地促進學校的發展,更為德化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工廠的良好效益與學校的優秀成績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德化一中在硬體設施不斷完善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乘風破浪開拓進取

  開拓進取的精神註定徐志誠時刻為自己的人生譜寫新的篇章。年近半百,他決定轉戰香港,從頭開始。初抵香港,為了解決家庭生計,他四處求職,卻因語言不通及年齡偏大等緣故屢屢碰壁。後來終於當上一家電子廠的維修工,憑着精湛的無線技術得到了老闆的賞識,並很快躍入白領階層。然而在工作趨於穩定之時,他又選擇了自主創業——成立寶源國際。

  踏入紡織行業之初,他只是經營兔毛紗衫,無意中與人造絲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日本黏膠長絲幾乎壟斷了香港市場,但經多番周折,他在內地找到了生產黏膠長絲廠家,並冒險訂購十噸黏膠長絲出口至香港,在香港開始嘗試着染色、織衫,艱苦地進行推廣,不到一年時間,便以不輸日本的品質,低於日本價格的產品,佔領了部分本港市場,為自己的創業生涯挖掘了第一桶金。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強大的拓展力,徐志誠又針對大陸只能生產白色兔毛紗這一瓶頸,與江蘇一廠家合出了成紗前就已染色的兔毛紗,彌補了技術及市場的空白,在他創新精神的引領下,公司開發的品種範圍越來越廣,蠶絲、絹絲等先後出爐,而每一次創新都讓公司的發展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捐資助教回饋社會

  事業有成後,他不忘回饋社會,不僅以投資的方式為祖國的經濟繁榮貢獻力量,還傾情公益,為家鄉的教育事業注入了大筆的資金。徐志誠加入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已11年,他指, 「基金會一直以來都用心的在做慈善,改革開放40多年來,國家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我們是改革開放的擁護者、參與者,同時也是受益者。我們將這種愛國的情懷融入在慈善事業之中,這是不一樣的慈善。」

  另外,他還表示,基金會連續多年舉辦頒發香港中小學獎學金典禮,這對於獲獎者而言不僅僅是榮譽,更是一種激勵,因為坐在台下看着其領獎的有他的同學、老師、父母、教育局領導等等,實有利於學生的成長,同時還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感情與認同感,所以獎學金活動將會持續地、更大範圍地舉辦下去。

 

 

 

徐志誠以愛國情懷融入慈善事業